土耳其曾放话:若想开发本国稀土矿中国必须转移稀土加工技术

来源:ob网站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1-08 15:14:31

  2022年夏天,土耳其能源部突然公布,在埃斯基谢希尔省贝伊利科瓦地区探明一大片矿床,储量号称6.94亿吨矿石,这规模据说能排全球第二,仅次于中国的一些大矿。

  土耳其兴奋坏了,因为稀土在当今世界太关键了,从电动车电池到军工装备,再到手机芯片,到处不能离开它。土耳其本来在矿业上就有点基础,主要靠出口硼矿挣钱,这次发现稀土,等于捡到个金疙瘩。

  土耳其自己没多少稀土加工经验,早年主要依赖进口精炼产品来满足国内需求,比如电子产业和国防领域。发现矿后,他们赶紧启动试点项目,2023年年中在矿区建了个小规模加工厂,每年处理个1200吨矿石,目标是逐步搞出5万吨年产量。

  土耳其能源部长阿尔帕斯兰·巴伊拉克塔尔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,说要引进外资和技术,把矿从原料变成高的附加价值产品,这样才可以多赚点钱,而不是只卖原矿。

  毕竟,全球稀土市场中国占了九成以上供应,大家都知道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深耕这块,从内蒙古白云鄂博矿起步,逐步掌握从开采到分离提纯的全链条技术。土耳其一看中国这么牛,自然就把目光投向这边,希望借力发展。

  谈判从2024年春天正式拉开序幕。土耳其能源部组织了好几轮会晤,中国企业代表也去了几次天津国际矿业大会,交换意见。起初氛围还行,双方签了谅解备忘录,谈的是在矿业、核能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上的合作。

  巴伊拉克塔尔亲自带队去中国,2024年10月在天津会议上强调,要推进稀土领域的联合项目,还希望中国帮忙在第三国开发矿。但问题很快就冒头了:土耳其坚持要技术入股,说合作必须包括本地加工厂的建设和技术指导,不然免谈。

  中国这边呢,立场很稳,坚持矿石可以运过来加工,但核心分离技术不能轻易给出去。这跟中国一贯的政策一致,毕竟这技术是国家核心竞争力,花了多少年才搞出来,不能为了一个矿就拱手让人。

  土耳其的部长们在各种场合反复重申这个要求。巴伊拉克塔尔在2025年的一次内部报告中,说土耳其的目标是建起年产1万吨稀土氧化物的工厂,还要产出7.2万吨重晶石、7万吨萤石和250吨钍。这听起来雄心勃勃,但他们自己也知道,没技术啥都白搭。

  谈判中,土耳其试着用矿的规模当诱饵,说这个矿能改变全世界供应链,让中国少点依赖自家资源。但中国企业评估后,发现矿的实际价值没那么高,氧化物含量低,开采成本不低。

  更重要的是,中国2023年就禁了有关技术出口,2025年4月又扩展禁令,涵盖更多环节。这让土耳其的如意算盘落空,谈判一度僵持不下。

  其实,土耳其借鉴了中国高铁的模式。当年中国招标高铁项目时,用市场换技术,从日本、法国、德国和加拿大手里拿来核心东西,然后融合成自己的体系。土耳其想复制这招,用稀土矿当饵,吸引各国竞争。

  但国情不一样,中国有巨大市场,订单诱人;土耳其就一个矿,吸引力有限。加上土耳其在国际合作上有点反复,早年买乌克兰航母瓦良格号时,就卡了中国好一阵子,提各种不合理条件。现在又来这套,中国自然警惕。

  谈判拖到2025年上半年,中国企业继续买矿石,但拒绝深加工技术转移。巴伊拉克塔尔在媒体前还硬气,说不答应就找别人,但实际进展慢。

  全球稀土需求在涨,国际能源署说,到2040年得翻四倍才能达巴黎协定目标。中国供应稳定,但美国和欧盟老想多元化。土耳其想钻这个空子,2025年9月加入矿物安全伙伴论坛,跟欧盟和美国协调供应链。但对中国谈判,他们没松口。

  结果,2025年10月报道显示,中土合作卡壳了,中国坚持运矿到本土加工,不给技术。土耳其不干,转向美国谈。埃尔多安否认把矿交给外国人,说要本地开发,但事实是,他们要外部帮忙。

  谈判失败后,土耳其没闲着,赶紧转向西方。2025年10月,彭博社报道,土耳其和美国在谈贝伊利科瓦矿的开发,焦点还是技术转移和本地精炼。

  美国感兴趣,因为想减弱中国在稀土上的主导,占全球加工九成以上。土耳其官员说,任何协议都得包括本地制造,跟他们和波音、洛克希德马丁的国防合同一样。埃尔多安亲自会见特朗普,讨论联合项目。土耳其还跟加拿大和瑞士聊,试图多线并进。

  中国这边,继续稳扎稳打。2025年10月,中国公布新规,加强稀土矿冶炼和贸易管制,确保国有主导与可追溯性。土耳其矿石还是可以出口到中国加工,但技术壁垒没破。

  土耳其计划2026年建大厂,目标进全球前五生产国,但专家说,没技术转移,难实现。矿区试点厂在跑,产出些氧化镧、铈、钕,但规模小。土耳其加入西方俱乐部后,能从出口信贷和私营投资拿钱,还能学技术,但欧洲公司起步慢,不如中国成熟。

  全球矿业格局在变。美国和欧盟推关键矿物伙伴,土耳其入伙能分杯羹。中国不缺土耳其的矿,自家产能够用,还在非洲和澳洲布局。

  土耳其这个转向,等于承认对中国谈判没结果,但也暴露了他们的急切。埃尔多安强调自给自足,但现实是,稀土加工复杂,环保成本高,美国以前试过就失败。土耳其想平衡中美,但地缘上更靠北约,选美国也不意外。

  长远看,这事对中国是好事。维护技术优势,避免核心流失。土耳其矿开发起来,还得几年,全球供应不会大变。中国继续出口控制,促产业链升级。

  土耳其野心大,但执行难,合作得互利才行。中国立场坚定,不为矿动摇技术底线,这才是长远之道。总之,稀土博弈还在继续,各方都在找平衡点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ob网站,专营 等业务,有意向的客户请咨询我们,联系电话:18503772062

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: ob网站

豫公网安备 41132502000031号


扫一扫访问移动端